全國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政治經濟學(財)試題及答案
課程代碼:00009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來源是( A ) 1-5
A.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 B.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
C.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 D.空想社會主義學說
2.勞動資料中最主要的是( B ) 2-13
A.各種容器 B.生產工具
C.廠房和倉庫 D.道路和土地
3.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 B ) 2-12
A.階級斗爭 B.物質資料的生產
C.生產關系的生產 D.科學教育活動
4.任何社會再生產從其內容看( A )3-30
A.既是物質資料的再生產,又是生產關系的再生產
B.既是物質資料的再生產,又是資本關系的再生產
C.既是使用價值的再生產,又是價值的再生產
D.既是外延的擴大再生產,又是內涵的擴大再生產
5.一般來說,第二產業是( B ) 3-34
A.農業和畜牧業 B.工業和建筑業
C.信息業和房地產業 D.商業和金融業
6.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是( D ) 4-49
A.體力勞動 B.腦力勞動
C.具體勞動 D.抽象勞動
7.構成社會財富的物質內容是( C ) 4-47
A.價值 B.交換價值
C.使用價值 D.貨幣
8.在市場經濟中,資源配置的決策者是( B ) 5-68
A.市場中介組織 B.微觀經濟主體
C.中央政府 D.地方政府
9.資本與貨幣的根本區別在于能否( D ) 6-86
A.作為流通手段 B.作為支付手段
C.購買生產要素 D.帶來剩余價值
10.工作日絕對延長生產出的剩余價值是( A ) 6-93
A.絕對剩余價值 B.相對剩余價值
C.超額剩余價值 D.超額利潤
11.在商品價值中,新創造的價值是( C ) 8-136
A.c+v B.c+v+m
C.v+m D.c+m
12.產業資本循環中的決定性階段是( B ) 7-114
A.購買階段 B.生產階段
C.銷售階段 D.流通階段
13.從資本周轉的角度看,可以劃分為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是( A ) 7-120
A.生產資本 B.商品資本
C.貨幣資本 D.流通資本
14.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的基本實現條件是( A ) 7-127
A.I(v+m)=IIc
B.II(c+v+m)>I(v+m/x)+II(v+m/x)
C.II(c+v+m)= I(v+m)+II(v+m)
D.I(v+△v+m/x)=II(c+△c)
15.平均利潤率形成以后,資本有機構成高的部門獲得的平均利潤量( B ) 6-106
A.等于本部門創造的剩余價值 B.大于本部門創造的剩余價值
C.小于本部門創造的剩余價值 D.與本部門創造的剩余價值無關
16.利潤率和資本有機構成的關系是二者( B ) 8-139
A.按相同的方向變化 B.按相反的方向變化
C.成正比變化 D.有時成反比有時成正比變化
17.商業資本的職能是( C ) 8-145
A.購買生產資料 B.創造價值和剩余價值
C.實現商品的價值和剩余價值 D.購買勞動力
18.下列現象中不屬于自由競爭導致生產和資本集中的是( D )9-169/170
A.“大魚吃小魚”的競爭結果 B.信用制度和股份公司的廣泛發展
C.“聯合制”的出現 D.“經濟計劃化”的實施
19.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條件下,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節代表著( D ) 9-183
A.國有企業的經濟利益 B.中小資本家的經濟利益
C.個別金融寡頭的經濟利益 D.壟斷資產階級的整體經濟利益
20.一般情況下,獲利水平低于平均利潤率的資本是( D ) 8-152
A.產業資本 B.商業資本
C.銀行資本 D.借貸資本
21.二次大戰前國際壟斷組織的主要形式是( A ) 10-194
A.國際卡特爾 B.國際辛迪加
C.國際托拉斯 D.跨國公司
22.發達國家之間在商品出口上發生沖突屬于( B ) 9-174
A.生產領域的矛盾 B.貿易領域的矛盾
C.投資領域的矛盾 D.金融領域的矛盾
23.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同發展中國家之間經濟關系的實質是( B ) 10-206
A.相互依賴、相互合作 B.控制與反控制、剝削與反剝削
C.平等合作、互惠互利 D.相互協商、彼此協調
24.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指( C ) 12-231
A.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要經歷的起始階段
B.發達國家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必須經歷的階段
C.我國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必須經歷的階段
D.我國在經濟落后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經歷的特定歷史階段
25.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任務是( D ) 12-234
A.提高公有化的程度 B.貫徹按勞分配原則
C.充分發展市場經濟 D.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
26.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 A ) 13-239
A.生產資料公有制 B.公司所有制
C.生產資料集體所有制 D.混合所有制
27.我國的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還包括( D )13-242
A.股份制經濟
B.外資經濟
C.個體經濟
D.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28.消費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 B ) 14-274
A.國民生產總值 B.消費資料和勞務的數量
C.國民收入 D.生存資料和發展資料的數量
29.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按勞分配的特點是( B ) 14-260
A.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 B.受市場機制的影響
C.是不折不扣的分配 D.在全社會以統一的標準實行
30.經營進出口業務是( C ) 22-393
A.對外開放的基本職能 B.對外經濟援助的基本職能
C.對外貿易的基本職能 D.對外投資的基本職能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31.19世紀中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產生的歷史背景是( BCE ) 1-5
A.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尚未成熟
B.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已經成熟
C.無產階級作為新的生產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臺
D.資產階級作為新的生產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臺
E.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為其提供了理論來源
32.實現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的途徑主要有( AE )3-39
A.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 B.添加原有技術水平的機器設備
C.擴大生產場地 D.增加勞動力投入
E.提高勞動者素質
33.銀行的利潤率( AE )8-138、8-156
A.是銀行利潤與銀行全部資本的比率
B.是銀行利潤與借入資本的比率
C.是銀行利潤與銀行自有資本的比率
D.是通過競爭和資本在不同部門之間的轉移實現的
E.一般相當于平均利潤率
34.對資本的正確理解應是( ABCD )6-85
A.資本是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 B.資本是一種運動
C.資本是資本家剝削工人的關系 D.資本是一個歷史范疇
E.資本是一個永恒的范疇
35.勞動者的勞動作為具體勞動( AC )4-49
A.生產使用價值 B.創造新價值
C.轉移生產資料的價值 D.轉移勞動力的價值
E.創造剩余價值
36.產業資本循環不斷進行的兩個條件是( DE ) 7-116
A.貨幣資本循環 B.商品資本循環
C.生產資本循環 D.三種職能形式在空間上同時并存
E.三種循環形式在時間上依次繼起
37.金融寡頭在政治上建立統治的途徑有( ABCDE ) 9-176
A.“個人聯合”
B.金融寡頭親自擔任政府要職
C.聘請過去的軍政要員到企業任職
D.建立各種咨詢機構對政府決策施加影響
E.使自己的代理人擔任政府機關要職
38.溶合或混合生長形成金融資本的是( AC )9-174
A.壟斷的銀行資本 B.銀行資本
C.壟斷的工業資本 D.工業資本
E.壟斷的商業資本
39.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價格的形成受到( ABCD ) 17-319
A.商品價值的影響 B.供求關系的影響
C.紙幣發行量的影響 D.經濟政策的影響
E.國際價格水平的影響
40.第三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在于( ABCDE )20-373/374
A.有利于擴大對外開放 B.有利于加快政府職能轉變
C.有利于加速經濟發展 D.有利于提高服務的社會化
E.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41.簡述社會生產總過程中分配、交換和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 2-21
答:
分配、交換和消費對生產也起著積極的反作用:
(1)分配對生產的反作用表現為,適合生產發展的分配方式,能夠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促進生產的發展;反之,就會阻礙生產的發展。
(2)交換對生產的反作用表現為,隨著交換的發展,特別是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市場交換的擴大,能夠有力地推動生產的發展;反之,則會使生產的發展遇到困難。
(3)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表現為,生產過程生產出來的產品,只有通過消費滿足了人們的某種需要,使產品的功能得到實現,生產方能繼續進行。而且,消費需求的增長,還為生產的進一步發展創造出動力。反之,則會不利于生產的發展。
42.簡述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它有哪些基本形式? 6-99/101
答:
資本主義工人的工資表現為“勞動的報酬”或“勞動的價格”。
資本主義工資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
資本主義工資的基本形式有計時工資和計件工資:
(1)計時工資
計時工資就是按工人的勞動時間支付的工資。
(2)計件工資
按工人生產的產品數量或所完成的工作量支付的工資就是計件工資。
43.簡述絕對地租和級差地租的共同點。8-160/164
答:
44.簡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實質。 9-181/182
答:
(1)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資產階級國家力量同壟斷組織力量結合在一起的壟斷資本主義,它可以通過國家調節經濟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緩和經濟生活的各種矛盾,實行各種有利于壟斷資產階級的政策措施,更好地保證壟斷資產階級獲得高額壟斷利潤,更有利于維護資本主義制度。
(2)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各種形式,其實質是私人壟斷資本利用國家機器來為其利益服務的手段,是私人壟斷資本為了維護壟斷統治和獲取高額壟斷利潤而和國家相結合的一種壟斷資本主義形式,是資產階級國家在直接參與社會資本的再生產過程中,代表壟斷資產階級總體利益并凌駕于個別壟斷資本之上,對社會經濟進行調節的一種形式。
45.簡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殊性。 15-282/283
答: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因此,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除了具有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以外,還具有其特殊性。
(1)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結構,決定著市場主體的結構。
(2)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結構,制約著市場經濟的分配機制。
(3)社會主義國家對市場經濟的運行能夠實行更有效、更自覺的宏觀控制。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3小題,請任選2小題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題評分。每小題10分,共20分)
46.試述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條件。 4-45/46
答:
一、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一般前提條件,是社會分工,即各種社會勞動劃分和獨立化為不同的行業或部門。
1、第一次社會大分工是畜牧部落從其他原始部落中分離出來,爾后又產生了農業部落, 牧人和農人都需要獲得本部落不生產的產品,這就引起了彼此之間交換的必要。
2、第二次社會大分工是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此時,鐵器的出現起了重大作用,它使農業有了很大發展,也使手工業日益發展,出現了直接以交換為目的商品生產,商品交換的范圍也隨之擴大。
3、第三次社會大分工是出現了不從事生產只從事商品交換的商人,發生在原始社會瓦解、奴隸社會形成的時期。商品交換的日益頻繁和交換地區的不斷擴大, 需要有一些人專門經營商品交換業務,于是出現了商人。同時,還出現了貨幣,于是商品交換發展為商品流通。
二、不同所有者和不同經濟利益主體是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決定性條件。
僅有社會分工,并不能決定相互交換的產品必須采取商品形式。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決定性條件,是生產資料和產品屬于不同所有者。它決定了從事不同產品生產的各個所有者都是具有各自經濟利益的經濟主體,為了維護各自的經濟利益,需要通過對等的原則相互交換產品,即根據產品的價值實行等價交換。這樣,產品便必然表現為商品。這個決定性條件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是伴隨私有制的產生而出現的。
47.試述二次大戰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迅速持續發展的原因。 11-210/211
答:
在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的一定時期里,存在著生產和技術從而整個經濟迅速發展的情況,其原因在于:
(1)生產力總是經常處于不斷變化與發展的過程中。
(2)壟斷時期仍然存在著各式各樣的競爭,迫使壟斷組織關心技術的進步
(3)壟斷資本主義各國為爭奪世界霸權而提高綜合國力,特別是開展軍備競賽,客觀上也剌激了技術的發展。
(4)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為了緩和資本主義的深刻矛盾,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允許的范圍內,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行局部的調整,這種調整雖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但卻在一定程度上給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了可能。
48.試述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需要正確處理的關系。 20-371/373
答:
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應對工業的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正確處理好以下幾方面關系:
(1)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要正確處理工業化和信息化的關系。 必須“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使工業化與信息化融為一體,從而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
(2)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發揮科學技術的作用,正確處理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的關系。高新技術產業要為改造傳統產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3)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正確處理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關系。在我國的工業化進程中,可以適當多發展一些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把我國的產業結構建立在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相結合,以及大中小型企業同時并舉的基礎上,以利于建立合理的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的發展。
(4)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要正確處理工業化和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在實現工業化過程中,必須把可持續發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堅持計劃生育、保護環境和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
2011年7月全國自考《政治經濟學(財經類)》試題及答案:預覽 免費下載(word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