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全國統一命題考試
政治經濟學(財經類)試題及答案
課程代碼: 00009
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考生答題注意事項:
1. 本卷所有試卷必須在答題卡上作答。答在試卷和草稿紙上的無效。
2. 第一部分為選擇題。必須對應試卷上的題號使用2B鉛筆將“答題卡”的相應代碼涂黑。
3. 第二部分為非選擇題。必須注明大、小題號,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簽字筆作答。
4. 合理安排答題空間,超出答題區域無效。
第一部分 選擇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卡’
的相應代碼涂黑。未涂、錯涂或多涂均無分。
1.劃分經濟時期的主要標志是 ( A )2-15
A.生產工具的發展與變化 B.勞動技術的發展與變化
C.勞動對象的發展與變化 D.階級矛盾的發展與變化
2.人們在經濟規律面前發揮主觀能動性,主要表現在能夠 ( C )2-25
A.認識和改造經濟規律 B.認識和創造經濟規律
C.認識和利用經濟規律 D.認識和消滅經濟規律
3.內涵擴大再生產是依靠 ( D )3-31
A.增加流動資本投入實現的擴大再生產 B.增加固定資本投入實現的擴大再生產
C.追加勞動力實現的擴大再生產 D.提高勞動生產率實現的擴大再生產
4.商品經濟產生的一般前提條件是 ( B )4-45
A.生產社會化 B.社會分工
C.貨幣出現 D.階級產生
5.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是指 ( D )4-49
A.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 B.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
C.必要勞動和剩余勞動 D.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
6.一般價值形式是指 ( C )4-58
A.一種商品的價值表現在與它相交換的另一種商品上
B.一種商品的價值表現在與它相交換的一系列商品上
C.一系列商品的價值表現在與它相交換的一種商品上
D.一系列商品的價值表現在與它相交換的一系列商品上
7.在市場配置資源方式下,資源配置的決策者是 ( D )5-68
A.中央政府 B.地方政府
C.市場中介組織 D.微觀經濟主體
8.在商品價值c+v+m中,用于補償勞動力價值的是 ( B )6-91
A.c B.v
C.m D.v+ m
9.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是 ( C )6-100
A.勞動的報酬 B.勞動的價格
C.勞動力的價值 D.勞動創造的全部價值
10.分析產業資本的循環,可以看出價值增殖發生在 ( B )7-114
A.購買階段 B.生產階段
C.銷售階段 D.消費階段
11.社會資本運動的核心問題是 ( B )7-124
A.生產部類的劃分 B.社會總產品的實現
C.社會資本的增殖 D.社會資本的積累
12.資本主義生產條件下,平均利潤率是 ( D )8-141
A.剩余價值與可變資本的比率
B.剩余價值與不變資本的比率
C.剩余價值與預付總資本的比率
D.社會剩余價值總量與社會預付總資本的比率
13.商業店員從事單純的商品買賣活動 ( D )8-150
A.創造價值 B.創造剩余價值
C.創造超額剩余價值 D.不創造價值,但實現價值和剩余價值
14.假定某塊土地一年地租收人為l000元,當期銀行存款年利息率為5%,則這塊土地的價格是 ( C )8-165
A.1000元 B.1050元
C.20000元 D.21000元
15.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 A )9-188/189
A.對社會經濟既有消極作用也有積極作用
B.完全限制了私人壟斷資本的發展
C.消除了資本主義的固有矛盾
D.具有“社會主義因素”
16.二戰后壟斷資本進一步國際化的突出特點是 ( C )10-197
A.商業資本的國際化 B.借貸資本的國際化
C.產業資本的國際化 D.金融資本的國際化
17.經濟全球化的本質是 ( D )10-198
A.生產全球化 B.貿易全球化
C.資本全球化 D.資源配置的全球化
18.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 ( A )12-227
A.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B.建立公有制
C.發展市場經濟 D.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19.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 ( A )12-234
A.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B.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
C.自力更生與對外開放的矛盾
D.消費和積累的矛盾
20.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 ( B )13-251
A.必要補充 B.重要組成部分
C.主導力量 D.主體部分
21.我國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換的方式是 ( A )15-290
A.漸進式 B.激進式
C.休克療法 D.漸進式和激進式并舉
22.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的基本特征是 ( A )17-311
A.統一、開放、競爭、有序 B.完全自由競爭
C.國家管制 D.高度壟斷
23.社會主義國民收入是由 ( D ) 18-323
A.體力勞動者創造的 B.腦力勞動者創造的
C.全體社會成員創造的 D.生產部門勞動者創造的
24.社會主義國民收入的再分配是在 ( C )18-324
A.生產部門內部進行的 B.非生產部門內部進行的
C.全社會范圍內進行的 D.政府和企業之間進行的
25.在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價格 ( A )19-346
A.應當放開 B.不能變動
C.由政府制定 D.放任自流
26.社會主義宏觀調控的行政手段具有 ( B ) 19-353
A.指導性 B.強制性
C.靈活性 D.彈性
27.我國貨幣政策的基本目標是 ( D )17-318
A.擴大貨幣發行量 B.擴大信貸規模
C.增加國際儲備 D.穩定貨幣與發展經濟
28.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是指 ( B )20-365
A.從質量型向數量型轉變 B.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C.從內涵型向外延型轉變 D.從效益型向速度型轉變
29.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處于基礎地位的產業是 ( A ) 20-369
A.農業 B.工業
C.服務業 D.信息技術產業
30.我國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基礎是 ( C )22-392
A.勞務合作 B.利用外資
C.對外貿易 D.引進技術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l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
卡”的相應代碼涂黑。未涂、錯涂、多涂或少涂均無分。
31.商品的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是 ( BE )4-54
A.單位商品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成正比 B.單位商品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C.商品價值總量與勞動生產率成正比 D.商品價值總量與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E.同一時間內創造的商品價值總量與勞動生產率變化無關
32.貨幣的基本職能是 ( AB )4-61
A.價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貯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貨幣
33.隨著資本集中和生產社會化的發展 ( ACDE )6-110
A.出現了規模巨大的企業 B.企業規模越來越小
C.社會分工和專業化不斷發展 D.各企業和部門之間協作關系日益加強
E.統一的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逐漸形成
34.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的實現條件有 ( ACE )7-131
35.產權包括人們對財產的 ( ABCDE )13-242
A.所有權 B.占有權 C.使用權 D.處置權 E.收益權
36.消費在社會再生產中具有重要作用,體現在它 ( ABCDE )14-272
A.為生產創造出動力 B.再生產出勞動力
C.使產品成為現實的產品 D.使分配最終實現
E.使交換最終完成
37.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包括 ( ACE )15-287
A.自主企業制度 B.政府管制的企業制度
C.健全的市場體系 D.指令性計劃調節體系
E.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
38.我國產業結構變動的總趨勢是 ( BCE )20-369
A.第一產業的比重不斷上升 B.第一產業的比重逐漸下降
c.第二產業的結構不斷優化 D.第三產業的比重逐步降低
E.第三產業的比重逐步提高
39.按照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我國制定的三項基本國策是 ( ABC )21-380
A.計劃生育 B.保護資源
C.保護環境 D.拉動內需
E.擴大投資
40.現階段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方式主要有 ( AB )22-399
A.中外合資經營 B.外商獨資經營
C.銀行貸款 D.商品信貸
E.出口信貸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請在答題卡上作答。
41.為什么說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統一體? 4-48
答:
(1)商品的使用價值與價值是統一的,缺一就不成為商品。價值的存在要以使用價值的存在為前提,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價值寓于使用價值之中。
(2)使用價值與價值是相矛盾的。一切商品,對于生產者來說,重要的是價值,而對于消費者來說,重要的則是使用價值。生產者要得到商品的價值,必須要讓渡其使用價值;消費者要得到商品的使用價值,就要支付其價值。商品內在的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矛盾,只有通過商品交換才能解決。
42.簡述商品流通在社會主義再生產中的作用。 17-310/311
答:
(1)促進生產發展。
(2)為經濟發展積累資金。
(3)促進社會主義分配的實現。
(4)滿足社會成員消費的需要。
(5)促進經濟聯系的加強。
43.影響利潤率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8-139
答:
(1)剩余價值率的高低。利潤率同剩余價值率成正比關系。
(2)資本有機構成的高低。利潤率與資本有機構成按相反方向變化。
(3)資本周轉速度的快慢。年利潤率與資本的周轉速度成正比關系。
(4)不變資本的節省狀況。不變資本的節省可以提高利潤率。
44.我國國有經濟的主導地位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13-243
答:
(1)它對整個國民經濟沿著社會主義方向發展起著領導作用,支撐、引導和帶動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
(2)全民所有制經濟擁有現代化的大工業、比較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設備,它的鞏固和發展,可以為整個國民經濟的技術改造和加快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物質技術基礎。
(3)它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資金積累的主要來源。
(4)它的生產性企業為滿足勞動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提供大量的消費品。
(5)它在國家對國民經濟運行的宏觀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為國家實現宏觀調控提供強大的物質基礎和經濟支撐。
45.簡述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特征。16-304
答:
(1)產權關系清晰。
(2)企業權責明確。
(3)出資者權責明確。
(4)政企分開。
(5)管理科學。
四、論述題 (本大題共3小題。請任選2小題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題評分。每小題10分,共20分)請在答題卡上作答。
46.試述影響經濟增長的主要經濟因素。3-38
答:
(1)勞動力的數量和勞動者的素質。
(2)科學技術及其應用。
(3)生產管理和勞動組織。
(4)生產資料的規模和效能。
(5)自然條件。
(6)產業結構和比例關系。產業結構是否優化與合理,國民經濟的基本比例關系是否協調與平衡,體現著國民經濟各部門、各環節、各地區的社會總勞動及社會資源的利用程度,從而制約著社會經濟增長。
(7)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 。社會經濟制度是否適合生產力的狀況,一國是否采取了有效的合理的經濟體制,對經濟增長具有決定性影響。
47.試述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及根源。7-133
答:
(1)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實質上是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是生產的商品相對于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過剩。
(2)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在于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本身。危機的根源在于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即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首先,這一矛盾具體表現為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
其次,表現為資本主義生產無限擴大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對縮小的矛盾,也就是社會生產和社會消費的矛盾。
48.試述我國建立和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目標和主要內容。18-332/333
答:
(1)建立和健全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基本目標,就是黨的十六大報告所指出的,要“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也就是要加快形成獨立于企業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規范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障體系。
(2)主要內容:第一、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擴大覆蓋范圍。第二、健全失業保險制度,將其擴大到城鄉各類企業全部職工,廣開就業渠道。第三、全面落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第四、探索建立農村養老、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012年7月全國自考《政治經濟學(財經類)》試題及答案:預覽 免費下載(word文檔)